找到相关内容902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在中国佛学院讲课时给学生出的试题(部分)

    的法喜源于他对的观察。( )六百卷《般若经》是研究佛陀一生最直接最丰富的史料。( )今推测佛陀教团当时所使用之俗语(摩揭陀方言),与后来南传之巴利语恐有相当密切之关联。( )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1052129.html
  • 道谛

    道谛 /释显如 四圣谛是佛法的基本纲领:“”说明人生之苦恼不安,“集谛”说明苦恼不安的主因来自人的无明、贪、嗔,“灭谛”说明解脱苦恼的自在安宁,“道谛”说明实现解脱自在所必须经由的途径或次第...道品。这些法门并没有必然的次第,而是相关相摄,互有详略,一般多以八正道为代表来说明道。 八正道是:正见、正思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勤、正念和正定。修习八正道就是努力去除不正确的行为、语言和...

    释显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3052804.html
  • 佛教与成语序

    佛教基本教义中“四谛”之一的“”,即关于生死实是之真谛。,泛指逼迫身心苦恼之状态。有“二”、“三”、“四”、“八”等种种说法。其中,四指的是出生之、衰老之、疾病之、死亡之。佛教传入我国后,宣扬“四”之说的“生老病死”就成了一条常见的成语。有些成语来源于佛教的修持实践。例如:“禅定”,是印度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,端坐闭目,控制身心的各种活动,久之而能达到身心轻安、观照明净的...

    朱瑞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80554130.html
  • 佛陀死后还存在吗?

    世尊。」  佛陀:「很好,阿诺楼陀,以前和现在我都是这样说:唯有灭才是真理。」  (相应部)Anuradha Sutta经 ...佛陀死后还存在吗?   佛陀死后存在或不存在的问题,在佛陀时代已经有了。  一位行者请问佛弟子这个问题,却没有获得满意的答覆。佛陀弟子阿诺楼陀将他们的对话描述给佛陀听。佛陀在考虑了提问题者的理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0154775.html
  • “禅茶一味”的思想基础

    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载:“茶而寒,阴中之阴,最能降火,火为百病,火情则上清矣”从茶的后回甘,中有甘的特性,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,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,品味人生,参破“。  其二曰“静...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,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,进而,在茶事实践中,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。  其一曰“”  佛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5255111.html
  • 学习‘遗教三经’的一点体会--四谛是佛法的根本

    众等说苦集灭道之法。窥此一斑,可见四谛在佛法中之重要性。  在《遗教经》里,自始至终,贯穿四谛之理。四谛法里,集二,是世间之因果;灭道二谛乃出世之因果。世尊先言果,后谈因,是欲令众生知断集,慕灭...阿娄(上少下兔,读音:娄)楼驮观察众心,而白佛言:“世尊,月可令热,日可令冷,佛说四谛,不可令异。佛说,实不可令乐,集真是因,更无异因。若灭者,即是因灭,因灭故果灭,灭之道,实是真道,更无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60063060.html
  • 略述天台宗的四教及其四谛义

    量说,分段生死是有量的;分段与变易二生死,为无量的。四住烦恼(见惑与思惑)是有量集谛;四住地与无明住地,为无量集谛。有余涅槃是有量灭谛;合有余与无余,为无量灭谛。少分的净智道是有量道谛,总一切...rdquo;,分为二种四谛:别教是无量四谛,圆教是无作四谛,通教是无生四谛,藏教是生灭四谛。 ‘天台四教仪’解说生灭四谛:“一,二十五有依正二报是。&...

    超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1469019.html
  • 以唯识论的观点谈修行中的各种无明

    则在三界的、集、灭、道四谛下,有欲界的身见、欲界的边见等,有欲界的身见集谛等,有欲界的身见道谛(即消除欲界身见之道)等及欲界的身见灭谛等,同样有色界的身见、身见灭谛等及无色界的身见、...

    紫虚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1373053.html
  • “生命之轮”的启示

    ,又因十二因缘之流转,便循环不息地生生死死,被困于此六道轮回之中不得出脱,永在无常死主(以猛兽表达)的掌握之内。这部分同时亦包含了及集谛的教义在内。图上方有一尊佛,表佛陀已超出轮回的掌控。他手指向月亮,代表他的开示是趋向灭谛的道谛(月亮表示寂静境界及灭谛)。图中有一出自《戒经》的偈句:“汝当求出离,于此法律中,于佛教勤修,常为不放逸;降伏生死军,能竭烦恼海,如象摧草舍,当尽边际 。”  这种...

    林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24077178.html
  • 佛说集圣谛和灭圣谛

      佛说集圣谛和灭圣谛   洪汝诠   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,拘留搜调牛聚落,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分别阐说四圣谛。即圣谛,集圣谛,灭圣谛。灭道迹圣谛。四圣谛简称为,集谛,灭谛,道谛,或者简称为,集,灭,道。   佛说是从无常角度去阐说,在拙作“原始佛教的人生观”一文中曾经对此作过进行探讨。佛说集谛和灭谛则是用“因缘法”,“缘生法”的认识方法去论证。   佛陀在舍卫国...

    洪汝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2879606.html